度尾鎮作為莆田“四大名果”文旦柚的主產地之一,以高質量黨建為舵,以“1+2+N”校鎮共建為帆,巧妙融匯高校人才與地方產業,走出一條黨建強、人才聚、產業興、農民富的融合發展新路。 高校科研人才資源豐沛,在黨建引領下,高校人才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高??蒲辛α吭谔镩g地頭找到了施展才學的廣闊舞臺,從品種改良、綠色種植到精深加工,科技為鄉村振興產業注入了強勁動力。地方產業則憑借人才智力支撐,突破了發展瓶頸,形成“人才因產業而聚,產業因人才而興”的良性循環。 當然,人才與產業的共振并非簡單“輸血”,而是要打造可持續的“造血”系統。首先要精準引才,如地方政府建立“需求清單+鄉情地圖”,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鄉村振興工作站,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同時建立長效留才機制,從待遇、事業發展方面進行保障,讓各類人才在鄉村大地“愿意來、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實施鄉土人才培育工程,把傳統“土專家”“田秀才”升級為持證新型職業農民,構建“外源+內生”雙循環,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莆田廣袤鄉村蘊藏著無限生機與潛能。當黨建的組織優勢與高校的人才活力深度融合,鄉村振興不再只是美好愿景,而是照進現實、人人可享的民生福祉。林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