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昔日,“孔雀東南飛”是許多農村人才外流的真實寫照;而今,在仙游,“鳳凰歸巢”正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生力軍”。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歸鄉野、扎根農村,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希望田野。 去年以來,仙游縣啟動了2024—2026年“百個鄉村CEO團隊培育三年行動”,旨在培育一批具有實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鄉村經營管理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去年,度尾鎮“柚相鄰”共同富裕先行先試示范片區創新推出“柚鄉黨校”,設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產業振興、文化民俗、生態旅游等五大主題、19個“柚鄉學堂”。通過整合片區內黨群共富基地、主題黨日活動基地、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資源,構建“1+7+N”教學體系,為鄉村培育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技能型人才。 2024年7月,大濟鎮黨委牽頭組織溪口、烏石等6個行政村以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入股,共同成立“善化里”共富有限公司,打造“公司+鄉村CEO”運營平臺。公司從村“兩委”干部、鄉親及致富能人中選育6名“片區CEO”,負責管理運營。通過機制創新與資源聚合,將分散的鄉村要素轉化為規模化產業優勢,打造仙游共富模式新標桿。 大濟新協勝強村富民工坊利用原鎮印刷廠1600平方米閑置廠房,引進新協勝集團合作運營,設置13條鞋面生產線、10臺裁斷機,疊加屋頂光伏增收,累計創造就業崗位約280個,村集體年增收70萬元,群眾人均年增收6萬元。文殊強村富民工坊改造閑置校舍,與石獅賢光服飾商行合作,目前已帶動20人就業,人均年增收6萬元。全部投產后可新增就業40人,村集體收入年增16萬元,實現“老校舍煥新生機”。 龍華鎮金溪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世統介紹,該公司憑借“茶二代”留學歸來的研發能力和先進設備,推出蜜香烏龍、金牡丹紅茶等系列新品,贏得市場青睞。公司常年組織茶農開展品種改良和清潔化加工技術研究,建立檢測中心、研發中心及基因庫,以科技賦能傳統茶產業。 菜溪鄉探索鄉村CEO運營新模式,引進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團隊,統籌1500畝農田打造千畝田園綜合體,劃分為農耕研學、健康休閑等四大區域。與福建理工大學結對,依托“校地共建”對古厝群進行修繕活化,引入竹編、木雕、豆腐工坊及“狀元宴”“御史家宴”等特色業態,打造“古厝夜游+家宴體驗”新模式。 園莊鎮入選省級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集鎮,臺灣建筑師團隊入駐開展田野調查,量身打造設計方案,計劃2年完成樣板創建。圍繞人居環境提升、鄉土文化傳承、產業培育等,該鎮對特色資源進行保護與利用,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鄉村。 賴店鎮以農文旅帶動一二三產融合,實現“農民增收、照顧家庭、兼顧農活”三不誤。新周村黨支部制定產業招引、人才吸引的“雙引”政策,村黨支部書記鄭偉杰多次赴外地聯絡致富能人促成“回流”,多項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項目在村里落地生根。 社硎鄉與閩江學院深化合作,成立木蘭抽蓄文旅傳播與移民技術教育基地,以傳媒服務為切入點,聚焦鄉村文化活動策劃、短視頻培訓、網紅孵化等,培育新農人,引領鄉村振興“新路”。 書峰鄉線上搭建“莆仙書峰智慧農文旅”網絡銷售平臺,線下組織大學生開展農特產品營銷大賽。通過與閩江學院、九葉草集團等校企合作,培訓電商人才,設計文創IP產品,提升枇杷、青黛深加工品牌附加值。 榜頭鎮光埔村創新實施“生態+科技+共富”戰略,發展油茶、蘆柑、橘柚等特色產業,建立“黨支部+科技特派員+產業融合”機制,引進中國熱帶作物學會首席專家張生才提供智力支持。去年僅蘆柑種植就為村集體增收20多萬元,“果香田園、詩畫光埔”知名度不斷提升。該鎮還設置“木蘭紅”銀發先鋒崗,深入挖掘離退休干部特長,讓老黨員協助村“兩委”工作。45名“銀發三長”(河長、林長、網格長)常態化巡河巡林、服務網格,為社區治理注入“銀色力量”。 游洋鎮天馬村與福建振莆旅游集團簽約整村運營,村集體年保底收入10萬元。整村運營后,假期日均游客超6000人次,新增農家樂5家、群眾攤點40多個,養生民宿、非遺簪花、瀑布咖啡等業態落地。游洋鎮以天馬村、興山村為試點,探索“整村運營”模式,推動文旅融合,帶動強村富民。 從“孔雀東南飛”到“鳳凰歸巢”,仙游縣以人才回流為引擎,以鄉村CEO培育為抓手,正走出一條“歸雁領航、產業興旺、文化賦能、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