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教師節,“尊師重教”不再只是一句口號,感恩與敬意成為社會一致認同的情感主題。縣教育局也在此時發布光榮榜,對一批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優秀教師予以通報表揚。本報特別推出本期教師節特刊,聚焦榮獲國家級殊榮的優秀教師,以獨特視角展現他們的教育風采,向全縣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魏炳付: 團隊協作 激發集體潛能 人物名片: 魏炳付,仙游一中教師。他輔導學生多次在全國、省、市科技競賽中獲獎。 在今年舉行的第十六屆全國青少年模擬飛行錦標賽總決賽上,仙游一中首次參賽便創佳績,王松宇獲高中乙組全國一、二等獎。 該校多次榮獲在各級各類科學比賽中獲獎。作為指導教師,魏炳付認為,團隊作用的發揮是取得成績最關鍵的原因。他說,在輔導的過程中,教師起到的是“引導者”的作用,要做的就是搭建平臺,給學生提供機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模擬飛行的每次起飛、繞障礙和降落都要求有精準的判斷,冷靜處理。引導學生在無數次墜機中復盤,找到問題,不斷嘗試克服問題。將挫折轉化為經驗,這種歷練對她們將來的成長至關重要。學生不僅獲得了獎杯,更是從中獲得了模擬飛行的體驗,以及在壓力環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 魏炳付說,獲獎固然令人欣慰,但比獎杯更珍貴的,是學生在團隊中培養的溝通能力、協作精神和面對壓力時展現出的集體韌性。這一切,都源于團隊的力量。 ★黃偉: 區域實驗 賦能幼教創新 人物名片: 黃偉,仙游縣實驗幼兒園園長。正高級教師,福建省特級教師?!吧睢嵺`”教育國家級幼兒實驗區帶頭人,福建省學科帶頭人,獲得“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去年,我縣成立“生活·實踐”教育實驗區,構建新時代幼兒教育實踐的縣域高質量發展教育體系,這也是首個“生活·實踐”教育全國級幼兒教育實驗區。黃偉作為該試驗區的帶頭人,勇于創新、躬身實踐,帶領我縣11所幼兒園開展實踐,在全市率先開展區域幼兒園整體實驗。 在實踐過程中,黃偉創新應用“大先生”與“小先生”互動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師幼關系。成人“大先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傳授者,而是幼兒學習的合作者和同伴;幼兒“小先生”則既向同伴分享經驗,也會成為成人的小老師。例如在今年元宵游園活動中,大班“小先生”們自信地帶領弟弟妹妹逛廟會、制燈籠、講解習俗,展現出驚人的組織與表達能力。這種平等互動的學習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力。 同時,黃偉積極推動家園社協同育人,充分利用社區、大自然、家庭的空間環境,通過家庭清潔日、社區義賣助學、博覽城打卡等實踐活動,將教育空間從幼兒園延伸至家庭和社區。這一創新實踐不僅有效整合了縣域教育資源,更形成了家園社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生態。 在黃偉的帶領下,“生活·實踐”教育實驗不僅推動了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更為其他學段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她的實踐探索證明:當教育回歸生活、扎根實踐,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體驗中學習,在互動中成長,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王新梅: 真實情境 激活數學思維 人物名片: 王新梅,仙游縣第一道德中學一級教師,仙游縣中學數學骨干教師,莆田市黃玉霞名師工作室成員。課例《中位數與眾數》入選2024年教育部“基礎教育精品課”。 王新梅的這節部級精品課上,她帶領學生破解了一場“職場薪資爭議”。 為彰顯“數據分布特征量”在統計推斷中的獨特價值,課例《中位數與眾數》以“職場薪資爭議”這一真實情境為切入點,通過對比兩公司員工工資的分布差異,巧妙地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揭示平均數在極端數據下的局限性,自然引出中位數與眾數的統計意義。 課堂以“小李是否被騙”為核心問題鏈,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數據觀察、分類討論,自主探究統計量的適用場景,培養數據觀念與批判性思維。通過分層任務設計,如“銷售目標制定”“機床質量對比”,讓學生從計算走向決策,理解“根據問題選擇統計量”的實踐價值,完美詮釋了新課標“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的核心素養要求。 這樣的一節課以生活化案例激活思維,以開放性任務驅動深度學習,將統計教學轉化為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場,深化學生對數據分布形態與統計量選擇關聯的理解,也彰顯出數學“源于生活、服務社會”的育人張力。 ★連超仙: 閱讀為帆 引領夢想遠航 人物名片: 連超仙,仙游縣城東小學教師。指導的學生在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活動征文比賽中屢獲佳績。獲全國特等獎2人次,全國一等獎2人次,全國三等獎3人次。也多次獲“愛國主義征文全國教師優秀獎”榮譽。 二十余年如一日地扎根語文教育,連超仙以“書香角”“圖書漂流”激發閱讀熱情,設計“閱讀存折”讓讀書成為樂趣;她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從生活細節中汲取寫作靈感,用真實體驗代替空洞說教。在指導學生征文時,她堅持“真實勝過華麗”,通過走訪老黨員、關注平凡英雄,讓愛國情懷自然扎根心靈。 連超仙始終堅信“生活即素材”,在寫作教學中特別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中汲取真實而豐富的寫作源泉。她鼓勵學生堅持寫觀察日記,用心記錄校園的花開花落、課間的歡聲笑語,讓寫作成為表達自我、認識世界的自然方式。 在指導學生參加征文比賽時,連超仙尤其強調“真情實感勝過華麗辭藻”。她拒絕空洞的口號,而是帶領學生走進革命紀念館,觸摸歷史的痕跡;拜訪社區老黨員,傾聽那些歷經滄桑的親身經歷。她引導學生關注平凡中的偉大:清晨清掃街道的環衛工人、堅守講臺的鄉村教師、默默奉獻的社區志愿者……“愛國不是遙不可及的壯舉,”她常對學生說,“那些默默奉獻的普通人,那些溫暖人心的瞬間,都是最生動的中國故事?!闭沁@種對真實生活的深度體驗和思考,讓連超仙指導的學生作品屢獲全國征文大獎,更讓愛國情懷、生命關懷如細雨般潤入孩子們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