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科研成果到市場應用,我縣新型功能材料產業正以年均超15%的增速蓬勃發展,構建起多領域協同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9月11日,在仙游經濟開發區,莆田市日晶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呈現出一派現代化生產景象。制瓶生產線高效運轉,AI識別系統以超越人眼的精度檢測著每一個玻璃瓶,智能設備有序完成成品打包和搬運作業。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該企業投入3000多萬元進行生產線技術改造,用時三年使三條主要生產線全部具備生產輕量化瓶的能力,同時在各生產線上配備世界先進自動檢驗設備,運用AI識別保障產品品質。 “智能計算代替人工識別,產品檢測準確率提高了十個百分點。”該公司董事長林志坤介紹,智能化的應用也使產品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極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智能化變革同樣出現在莆田市新協誠鞋業有限公司。作為目前福建唯一一家在建并投入運行的智能化倉儲、配送一體化鞋生產企業,擁有AGV智能潛伏式機器人22臺、智能側叉機器人12臺、智能材料抱箱機器人4臺,組成包含原材料倉、大底倉、包裝倉、半成品倉、成品倉,超1.5萬平方米的智能化倉儲。數字化應用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與此同時,我縣新型功能材料企業還通過低碳轉型,邁步高質量發展之路 通過積極推動企業實施技術革新,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我縣制造業逐步從傳統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轉變。 9月11日,在福建賽隆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廢舊瓶片、紡織品等再生資源正借助高科技再生工藝重獲新生。企業將這些廢舊原料轉化為高品質綠色纖維,打造出一條年產值達30億元的綠色產業鏈,實現了從“廢棄物”到“高價值產品”的綠色蛻變。 莆田市日晶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則憑借輕量化瓶生產技術,將單個瓶子的含碳量降低了一半甚至更多,該項技術已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標志著企業在綠色低碳制造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步入新階段。 莆田鈺誠化學有限公司則通過深度創新,不斷拓展產品應用領域。該公司生產的不飽和聚酯樹脂不僅應用于傳統的人造大理石、玻璃鋼管道等領域,更成功進軍動車、汽車、風力發電風葉以及航天航空制造等高端領域。通過節能改造,企業能耗從每噸55元降至40元左右。同時讓產品產量保持在全省首位,單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十名,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此外,在人才匯聚上,我縣也積極發力,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 上月,仙游縣智造新質生產力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該中心由仙游開發區管委會、廈門大學平潭研究院及楓亭商會聯合發起,通過政、校、企三方協同,構建多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體系。 作為創新中心的合作伙伴,福建中裕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企業專注于生態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和聚氨酯樹脂的研發生產,擁有完整的生產體系和先進的環保設施,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 “近三年來,研發投入累計超過5000萬元。”該公司行政副總監張祥武表示,企業還與中科院物構所、福州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承擔多項省市科技計劃項目。目前,中裕新材料已與安踏、阿迪達斯、鴻星爾克等國內外知名運動品牌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產品遠銷東南亞市場。 縣發改局三級主任科員吳云飛告訴記者,目前,我縣新型功能材料產業規上企業有35家。該產業作為工業發展重要基石,為本地鞋服、裝備等產業穩定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