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證書》和《捐贈協議》原件入藏湄洲日報社報史館。全媒體記者 楊洲 攝 昨日,莆田市湄洲日報社收到莆田籍烈士薛介民、姚明珠夫婦的兒子薛人望、兒媳李黎寄來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證書》和簽署的《捐贈協議》,將其入藏報史館。 今年9月18日,正值九一八事變爆發94周年紀念日,薛人望、李黎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薛介民、姚明珠遺留的90件(套)承載著抗戰記憶、家國情懷的物品。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近20年來首次收藏隱蔽戰線英烈伉儷的遺物,其作為在臺灣英勇就義的英烈伉儷的遺物,填補了館藏珍品的一項空白。經《湄洲日報》及“莆田新聞”微信公眾號報道后,引發關注。 莆田是薛介民、姚明珠魂牽夢縈的故鄉,薛介民犧牲前留給在臺莆田老鄉的遺書中,寫著“木蘭溪水長久在流”“鄉親至愛之恩亦不能忘”等感情真摯文字。 薛人望、李黎決定把《收藏證書》及《捐贈協議》原件贈予湄洲日報社永久保存,感謝報社多年來對薛介民、姚明珠英烈事跡的持續追蹤、系統報道及對史料的保護與展示。他們表示,烈士臨危時念念不忘莆田家鄉山水,選擇將這兩份珍貴文件留存在故鄉莆田,也是以特殊形式讓英烈“魂歸故里”。 今年也是薛人望、李黎為緬懷英烈在家鄉設立“姚薛烈士紀念基金”10周年。10年間,薛人望、李黎累計捐資281萬多元,幫扶莆田家鄉困難學子750人次。去年,薛介民、姚明珠在美國的小女兒薛人華也帶著家人專程回莆,同行的英烈第三代首次回鄉。李黎對記者說,“我們也正安排在國外的兒子、兒媳和剛半歲的小孫女,回莆田老家看看,到湄洲日報社走親”。 新聞鏈接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在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之際,湄洲日報社獨家報道塵封半個多世紀的莆田籍英烈伉儷薛介民、姚明珠事跡,填補閩中革命史的一個空白。兩位烈士長期從事隱蔽戰線工作,事跡不為人知,報社依據零星線索,通過各種渠道,想方設法聯系上李黎,并派出記者進行深入探訪、挖掘,發現許多被淹沒的史料。當年清明節,邀請李黎回莆參加“白鴿木蘭”專題新聞沙龍,首次全面深度揭秘烈士事跡。報社推出了英烈事跡展覽,并幫助烈士家鄉楓亭鎮等舉辦展覽,引起社會熱烈反響。經湄洲日報社不間斷宣傳,莆田英烈伉儷事跡持續發酵。2022年,薛介民、姚明珠事跡被收入中共中央臺辦組織編寫出版的《血沃寶島——中共臺灣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