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午,楓亭鎮(zhèn)錦湖村村民剛剛收拾完午飯的碗筷,就看到駐村干部李俊華和村支書梁清順帶著28人,扛著鋤頭,拎著簸箕,來到楓慈溪南岸的灘涂上,清理這里的垃圾。 這28人,全是村里的黨員。前一天,他們聚在一起商議,要以身作則,向長久以來的“垃圾灘”宣戰(zhàn)。 楓慈溪是仙游縣楓亭鎮(zhèn)境內(nèi)最大的河流,自園莊鎮(zhèn)發(fā)源,蜿蜒流過十幾個村莊,經(jīng)楓亭集鎮(zhèn),最后在錦湖村注入湄洲灣,并在這里形成一個喇叭狀的海灣。長久以來,每逢大、小潮,潮水裹挾著海漂垃圾,沖到楓慈溪,潮水和溪水相遇,水流在錦湖村停止不前,錦湖村的河灘上漸漸被各種垃圾侵占,腐臭變爛,滋生蚊蟲。 “你們別白費力氣了,下午潮水一漲,那不又把海上的垃圾帶過來了。”路過此地的村民蔡黑妹站在岸上說道。 梁清順擦了擦臉上的汗,對蔡黑妹說,“以前沒人管,現(xiàn)在我們黨員帶頭來清掃,肯定能把河灘變干凈。” “好!好!書記你說的太對了,我這就回去,把家人一起叫來。” 一傳十,十傳百。村干部帶頭清理海漂垃圾的事很快在村里傳開了,陸陸續(xù)續(xù)有村民加入到清理隊伍中,有的帶鏟子,有的提籮筐,有的帶上膠皮手套就來了。一時間,錦湖村境內(nèi)1.2公里的河灘上,聚集了近200人,有精壯的小伙,有頭發(fā)灰白的老人。大家用鋤頭鋤、鏟子鏟、徒手撿,一下子清理出了幾百斤海漂垃圾,村民們手遞手把一筐筐垃圾送到岸上。垃圾堆多了,村里叫來了鏟車、鉤機和垃圾運輸車來幫忙清運,河灘上熱鬧非凡。 今年78歲的盧阿妹是村里的老黨員,看到這陣勢,激動不已,抄起家里的鋤頭也下到灘涂里。 滄溪村是錦湖村的黨建共建村,駐村干部賴金榮知道錦湖村的事,馬上組織了30個黨員趕來幫忙。 冬天的河灘泥濘冰冷,記者走在上面還不時打滑。李俊華說,當時所有人都沒有抱怨,深一腳淺一腳的在河灘上勞作,累了,就坐到路邊休息。在村口開理發(fā)店的莊風仁看到后,拖著殘疾的右腿,買來一袋老姜,回家煮了一大鍋熱姜茶。姜茶太多,錦湖小學校長林國平領著十幾個學生,把鍋端到岸邊,一杯一杯送到每一個正在清掃的村民手中。 “現(xiàn)在大家都非常珍惜這難得的潔凈,往溪里亂倒垃圾的現(xiàn)象消失了。”梁清順說,村里在1日12日和13日,又分別組織了一批人對潮水新帶來的垃圾進行了清理,接下來,村里將按自然村分布,包干負責,分河段進行整治,發(fā)揮村老協(xié)會作用,開展衛(wèi)生評比,獎優(yōu)罰差,常態(tài)化管理,讓楓慈溪兩岸長期干凈整潔。(湄洲日報記者 周凌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