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劉建成早早坐在電腦前整理資料。 清晨5時起床,未到8時便在電腦前坐下,整理材料、編輯排版、收發(fā)郵件。這樣的生活,仙游老人劉建成退休后堅持了近14年。 從書堆里抬起頭,劉建成沖來客一笑。這位古稀老人,精神矍鑠、思維敏捷。 劉建成是一名中學高級教師,40多年如一日地堅守著教書育人的崗位。2005年12月,他光榮退休了。如今,他是福建省作協會員、仙游縣作協常務理事,同時他還以莆田市曲藝家協會會員的身份,為仙游10多所小學創(chuàng)作了校歌。 2008年起,應縣政府之邀,退休后的劉建成開始參與編纂仙游縣政府地方志和《仙游年鑒》。編纂年鑒是一件漫長而費心的工作,對于一位70多歲的老人來說,考驗尤甚。但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仙游人,他愛于此,樂于此,幸行于此。 沿著歷史的軌跡行進,由古至今,劉建成在自己四四方方的書桌前默默耕耘。編纂地方志鑒,從資料收集開始,歷經數據整理、材料核實、圖片選取、編輯排版,直到刊印發(fā)行,這項工作才算完成。目前,劉建成主要負責黨群口、政府口和財稅口的材料編輯,還負責全書總纂。到今年,《仙游年鑒》已完整出版了5本。 “我打字還用全拼呢,漢語拼音可是語文老師的強項。”劉建成驕傲道,這幾年下來,他對字體、排版、顏色設置了如指掌。平時,為了完成地方志的編纂,他需要下鄉(xiāng)走訪、核實民間故事、翻閱查看古籍。“現在我的身體還算硬朗,下鄉(xiāng)、久坐都不是問題,一把老骨頭還能為地方做貢獻,我很高興!”劉建成掩飾不住內心的自豪與興奮。 現如今,劉建成依舊堅持騎著一部“老爺車”上下班。“騎自行車,既環(huán)保又強身健體,我還得多干幾年呢!”他爽朗地笑道。 劉建成常把一句莆仙方言俗語掛在嘴邊,“太陽下山柴刀利”。說的是上山砍柴的人,眼看太陽快要下山了,得抓緊時間多割些柴草。劉建成認為,自己須比一般人更加珍惜時間,發(fā)揮余熱。 “修史亦修心,這項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老人說,這是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